颍上县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取得明显成效

      为更好完成颍上县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,培育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、流通主体,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,建立有效支撑体系,进一步推动颍上县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工作,相关工作做法与成效总结如下:
      构建组织,配套政策。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,有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颍上县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。同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、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,农业、水利、环保、国土资源等多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颍上县稻渔综合种养“百千万”工程领导小组。2021年,县委、县政府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年新增稻田养殖小龙虾等水产品面积100亩以上的基地,每亩奖补300元。《颍上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工作方案》规定,凡贫困户自己发展稻田综合种养(小龙虾为主)4亩以上的,每亩将补1000元,每年最高补助5000元。凡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,按带动脱贫户数奖励2000元。凡申报稻田综合种养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的,每村扶持100万元。目前,建成稻渔综合种养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2个,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村3个。
      构建低碳绿色稻作生产模式。实施稻渔、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模式,提升产品生态价值。今年全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6.7万亩,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41%,其中稻虾共作模式25.8万亩。培育稻田综合种养专业联合会1家、联合社2家、专业合作社127家、家庭农场259家。1-3月份,127家合作社累计投入社会资本4.1亿元。颍上富颍龙虾产业联合会共有会员80多个,拥有小龙虾养殖基地3.5万亩,1-3月份累计投资4900万元。各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促进全县稻渔综合种养规模不断扩大,逐步惠及千家万户,以水产业为代表的“三水”产业成为颍上脱贫攻坚的名片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。
      构建全产业链产业化生产体系。依托安徽颍上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在全县布局生猪全产业链发展,延伸生猪养殖加工产业化链条,提升生产效益。颍上牧原已建立养殖场12个(合计年存栏4.16万规模的母猪场和年出栏102万规模的育肥场)、1个公猪站、1个洗消中心、1个无害化处理中心、一个有机肥厂及年产30万吨饲料的饲料厂;另外颍上牧原在母公司牧原股份的支持下,正在建设年屠宰300万头生猪的屠宰项目,今年10月底可投产运营。投产后可出栏生猪240万头,为阜阳市生猪供应作出贡献,同时有效提高阜阳市标准化养殖水平。
      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。建立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追溯体系,制定黄牛饲养技术规程、肉山羊养殖操作规程、麻鸭养殖技术规范、莲藕生产操作规程、茭白生产操作规程、牛蛙生产操作规程、淡水小龙虾养殖操作规程等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;制定黄牛肉产品标准、羊肉产品标准、麻鸭产品标准、莲藕产品标准、茭白标准等农产品产品标准;制定黄牛肉流通标准、羊肉流通标准、莲藕流通标准、茭白流通标准等农业流通标准。
      构建农产品名牌品牌体系。利用“颍之上品”等公用品牌,打响颍上大米、颍上八里河、焦岗湖水产品、颍上小龙虾、生猪等品牌知名度。目前,全县已认证“三品一标”74个(其中:无公害产品34家,绿色食品32家,有机食品8家),集中全县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县级综合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“颍之上品”“颍之尚品”“颍淮春秋”等。
      构建农产品畅通物流平台。目前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采购胶带机分拣设备1台,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及镇级配送分中心安防监控系统各1套,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改造6处。在县工业园区内租赁3488平方米的集货物储存、分拣、配送等功能的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,仓内电商、快递包裹功能分区明确,出仓邮件处理流程与处理中心作业流程紧密衔接,增加一进四处的自动分拣系统,同时配备垛口9个、皮带机1台、装卸胶带机5台,实现转运、分拣和投递“三合一”功能。整合邮乐购、淘实惠、农村淘宝等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村级物流配送点167个,负责村站范围内网购商品的配送和区域内网销产品的收集转运。新建小龙虾仓储冷库3家,计划新建冷链物流经营主体24个,仓储容量21046吨。

更多资讯